當廣告成效不好,直覺上可能會認為是不是廣告素材不夠吸引人?因此會透過調整文案、更換視覺來嘗試優化成效。然而廣告素材相較其他因素,可能會是比較主觀的,每個人的感官不同、喜好不同,兩種不同素材可能都有各自的愛好者,當然可以透過A/B TEST來測試哪一款素材比較吸引人,但製作素材也是相對比較花費時間的。想要優化廣告成效,還有其他更具體的作法,以下就來跟大家一一分享!
目錄
1.將受眾設定的更精準
- 基本資料
設定廣告受眾時可以篩選用戶基本資料。若你宣傳的廣告內容有區域限制,像是實體活動、實體商店,記得縮小地點範圍,避免舉辦在台北的活動,不斷曝光給屏東地區的用戶觀看;另外語言部分,若受眾並非海外族群,記得可以篩選繁體中文,讓廣告效益最佳化。

- 排除「已完成轉換」的受眾
當你的廣告已經開始帶來成效,已經有某些用戶完成購買行為或者預約登記你的服務,就不需再將廣告預算花費在這些人身上,或是針對他們另外制定新的廣告目標。可以透過【廣告受眾】>【自訂廣告受眾】建立這批完成「指定條件」的名單,再將他們排除,這個動作可以在廣告開始前就先進行設定,避免廣告開始之後再調整而打亂學習機制。

2.行銷活動預算最佳化
在廣告開始之前,可以在設定「行銷活動」時,開啟「行銷活動預算最佳化」,這個功能運用系統自動優化的概念,可以自動調整各個「廣告組合」的預算投放比例,讓錢花在刀口上,自動優化廣告成效,當成效下降時,也能自動為你把預算分配到其他廣告組合,避免造成多餘的花費。要注意的是,不同廣告組合的受眾規模必須相當,否則Facebook會自動將預算分配給規模較大的組合(有效受眾),導致其他組合無法進行曝光。

3.合適的廣告版位
Facebook廣告是以曝光計費,因此將廣告投放在合適的地方,才能減少不必要的支出,可以依實際成效評估是否有需要關閉的版位,只要在廣告管理員中點選【分析項目】>【版位】,就可以查看不同版位的成效,再來判斷哪些版位要停止投放。

例如Audience Network,這是在其他應用程式和網站曝光廣告,像是一些遊戲或工具型的APP,用戶在使用這些APP時都是有目的性的,一般來說較不喜歡被廣告打擾,或者無心關注其他資訊。如果有興趣的話,可以到【企業管理平台】>【品牌安全】>【發佈商清單】,看看廣告會出現在哪些應用程式!
4.觀察廣告頻率
廣告開始投放後,會顯示「頻率」的數據指標,這指的是「每個人看到廣告的平均次數」,這會取決於你的預算以及廣告受眾規模。在廣告遍佈的環境下,當你的廣告在同一個用戶面前出現的太過頻繁,很容易被討厭的!(用戶可以選擇隱藏廣告或是調整廣告偏好)因此,當你發現廣告頻率過高時,一定要做出調整!一般建議當頻率大於2時,就必須觀測廣告成效是否開始降低,並且可以從這2點進行優化:
- 如果某一廣告組合為你帶來不錯的成效,可以針對同一個族群,以不同方向的廣告內容做嘗試。
- 使用原先的廣告素材,鎖定一群新的廣告受眾。
5.觀察投放後不同數據指標
廣告投放一段時間後(約2-3 天),可以透過一些指摽分析如何進行優化,但記得要給廣告系統學習及累積數據的時間,別急著在剛投放沒多久就判斷成效,這樣的數據較不穩定且容易誤判哦!那麼,以下就來分享不同指標的優化方式:
- CPC(單次連結點擊成本):
如果發現連結點擊成本過高,有兩種可能。
一、是你的受眾設定過窄,市場競爭激烈,在CPM(每千次曝光成本)高的狀況下,CPC相對也較高,此時可以擴大受眾規模進行優化,不過如果你的廣告目標有達成,在轉換率高的狀況下,就比較不用在意CPC太高囉!
二、可能是素材不夠吸睛,用戶看過後點擊意願低,可以朝廣告視覺或內容的切角做調整,調整過後若發現CPC還是居高不下,建議可以關閉廣告組合,建立一群新的受眾嘗試看看。 - 加入購物車成本
如過用戶進入網站的成本不高,但是將商品加入購物車的成本過高,有可能是產品銷售頁沒有引起消費者購買興趣,可以嘗試調整銷售頁的文案、商品照片…等內容。 - CPA(每次行動/購買成本)
如果加入購物車成本不高,但實際完成購買的成本較高,那麼就必須思考結帳的流程體驗是否不夠好、程序複雜,因此降低消費者完成購買的意願。另外,你也可以針對這群已將商品加入購物車,但未完成購買就離站的人,以廣告再行銷再次引起他們對產品的購買慾。 - ROAS(廣告投資報酬率)
ROAS=廣告創造營收/廣告費用*100%,這個指標容易受客單價影響,在相同的廣告預算下,若要提高ROAS最直觀的就是提高客單價,可以透過促銷折扣、販賣組合產品、低單價加購,或以推薦關聯性產品的方式,增加單一消費者的平均購買的商品金額。 - CPL(每個潛客名單成本)
如過用戶進入網站的成本不高,但填寫資料(完成註冊、索取資料、預約諮詢)的成本太高,同樣的可以檢視網站頁面的內容,可能是完成註冊的誘因不夠大、索取資料的說明不夠吸引人、要填寫的欄位太多…等。
上述使用這些優化技巧的前提,是你的廣告有選擇適當的「目標」,若一開始在目標的選擇方向就出現偏差,後續的優化可能也是徒勞無功。並且也必須提醒各位廣告主,廣告不是有下有保庇,它能幫助好的產品躍上舞台,但當你發現透過廣告怎麼樣也無法為你帶來理想的成效,就必須回頭審視自己的產品力,包含是否符合市場需求、價格競爭力…等,或是從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流程進行優化,畢竟行銷的對象終究是人,從產品內涵開始提升,透過廣告才能真正為你的品牌加分甚至提高收益!
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分享,想接收到更多與行銷或廣告相關資訊,歡迎在下方輸入Email,訂閱我們的電子報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