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錄
實體商店屹立不搖的原因
受疫情的影響,大規模暫停了實體店家的營運,業者開始轉往線上佈局,加速了零售業的數位化,這是對眾多業者的啟示,若獲利模式只受限於實體店面,面對變動的市場環境,將對持續經營生存造成威脅。但這不代表可以輕視實體店家的存在,電子商務發展二三十年以來,它的興起雖然搶佔了部分實體店的顧客,但仍擁有無法取代的地位,這是因為實體店家擁有兩大優勢,是網路消費時缺少的:
人與人之間的交流、服務與氛圍
實體店家販賣的,有時候不僅是商品,而是感受與氛圍,例如:我們到咖啡廳消費,並不一定是為了要喝咖啡,而是享受放鬆的環境和質感的氛圍。人們的消費行為,目的除了有形的產品、無形的氛圍外,店員與顧客之間的交流,提供周全的服務並讓顧客享有尊榮感,透過一來一往的互動形成消費文化,都是消費時重要的環節,是線上客服無法代替的。
產品體驗
網路購物時僅能看見文字描述、商品圖片,雖然現今的科技可以透過AR或VR來增進消費者在線上的購物體驗,但實體店面可以親眼看見、觸摸產品,仍是這些高科技無法比擬的,甚至試用、試吃、試穿的這些功能,都是線上消費時無法達成的。
上述兩點就是為什麼實體店,到目前為止,不會被勢如破竹的電商產業取代的原因。電子商務不會打敗實體零售店,但卻也無法忽視電商的發展潛力,隨著時代變遷及人們的需求,網路購物確實帶給人們一定程度的便利性,不需出門、快速到貨是現代人忙碌生活之下的產物,同時經營實體店家與電商的成本結構也大不相同,電商不受時間及空間限制,不需支付昂貴的店面租金、裝潢、庫存堆積,成本主要落在營運系統、廣告、物流,相對降低許多支出費用,因此有越來越多業者相爭搶佔網路市場,2021年台灣在疫情之下,電商銷售額也創下新高,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調查,110年第二季高達1,159億元!

實體店的下一步該怎麼做?
由此可知,實體店會屹立不搖,但發展線上通路也是不可逆的趨勢,因此實體店的下一步,即是朝向全通路的經營,兩者並存,透過數位轉型,讓電商能夠為實體所用,並且透過數位廣告,加乘線上線下通路同時經營的效益。
全通路經營與整合
一個品牌同時擁有實體與線上通路,是否會相互競爭?當然不會,兩者的發展定位是不同的,但必須擁有共同的銷售目標。實體店面的優勢是能帶給顧客實際的體驗,因此提升服務品質、給予顧客良好的店內體驗是重點方向;此外,如同剛才的結論,也必須開啟線上經營的渠道,無論是自建網站、第三方廠商、將商品上架電商平台都可以,評估自身發展階段,選擇合適的平台,擁有數位門市及健全的服務,以增加營收來源!
若原先就同時擁有線上線下通路的業者,則應更深入朝向O2O(Online to Offline)發展,實際作法像是:線上訂購線下取貨,提升門市的客流量,同時把握機會進行銷售;或者藉由門市店員推廣線上會員,發放免運優惠券,將顧客再導流至線上消費。

更進一步則是OMO(Online Merge Offline),根據《91APP零售研究》數據調查,透過線上線下融合的發展策略,將會提升顧客忠誠度、消費金額也會提升1.6倍!整合包括三個重點:會員權益整合、消費數據整合、行銷策略整合,最終能提升實體門市的價值、消費者回購率,以及整體業績!

透過數位廣告加速業績成長
無論是實體門市或網路市場,競爭都相當激烈。由實體門市初初轉戰線上銷售,它並不像店面選址,在黃金地段開業就能夠享受人潮帶來錢潮,電商網站設立好了,沒有推廣就幾乎不會有流量,因此初期透過數位廣告曝光是必須的,先提升品牌的知名度,以行銷漏斗的概念,規劃好每個階段的廣告策略,才能對提升銷售真正有幫助。
而實體門市的部分,則可以藉由經營社群或是Google我的商家,建立與消費者溝通的管道;並在舉辦門市活動期間,透過Facebook廣告以來店客流量為目標、Google區域廣告,搭配既有的線上/線下會員資料作為受眾,吸引顧客上門消費,加速實現O2O的行銷模式!
整體而言,實體店的興衰與電商的崛起沒有直接絕對的關係,經營線上銷售渠道也並非想像中的那麼容易。疫情是所有商家轉型的契機點,數位轉型的宗旨是為了提升品牌競爭力以及永續發展,唯有不斷進步、優化本質,才不會被超越甚至遭市場淘汰。
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,歡迎在下方留下Email訂閱電子報,將不定期收到更多行銷和廣告知識!